在卫星侦察技术尚未普及之前专业炒股配资门户,美国的U-2高空侦察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设备。它能够在超过两万米的高空飞行,这一飞行高度使得大多数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炮对其束手无策。U-2高空侦察机自1956年开始服役,最初用于对苏联进行侦查任务,期间成功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。然而,在1960年5月,一架美军U-2高空侦察机在对苏联进行情报搜集时,被苏联防空系统成功击落,机组人员鲍尔斯跳伞后被捕。
这次事件让美国对U-2高空侦察机的使用产生了深刻反思,之后它不再敢派U-2飞行员直接执行对苏联的侦查任务,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中国。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飞行员被捕的情况,美国决定不再亲自派遣飞行员,而是帮助蒋介石训练了一批飞行员,并协助他组建了一支名为“黑猫中队”的部队。从1961年4月开始,“黑猫中队”多次派遣飞行员驾驶U-2高空侦察机对中国大陆进行空中侦查。当时,中国的防空力量尚处于发展初期,面对U-2这种先进侦察机,我军并没有足够有效的反制手段。
随着苏联的援助,中国的防空力量逐渐增强,并成功组建了多个地空导弹营。1962年9月9日,在南昌,岳振华指挥的第二导弹营成功击落了首架U-2侦察机,拉开了击落U-2高空侦察机的序幕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中国再次击落了四架U-2侦察机,创下了世界上击落U-2侦察机的纪录。此事件也引发了外国记者的关注,有记者曾向我国外交部长陈毅询问,究竟是使用了什么武器击落了U-2高空侦察机。陈毅元帅幽默地回应道:“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。”这一回应不仅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机智,也体现了当时U-2高空侦察机在中国防空系统面前的脆弱。
展开剩余63%U-2高空侦察机的造价十分昂贵,培养一名飞行员的成本也非常高昂。接连被中国击落五架后,美国不再敢派遣U-2侦察机进行情报收集。然而,美国并没有放弃,转而开始研发一种新的无人侦察机,并将此项目交给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。在设计该无人侦察机时,美国军方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:飞行速度要求达到3.3马赫以上,飞行高度不得低于27,000米,续航里程要超过5,600公里,同时还要具备隐身能力,能够躲避雷达探测。
显然,美国当时的研发目标是为了应对中国和苏联等国的防空能力,特别是强调了5,600公里的续航距离,显现出其对地理上广阔的国家领土的侦查需求。该项目被严格保密,并且研发资金通过美国空军的一个专门的秘密基金来提供。这款无人侦察机的研发目标非常明确:如果能够完成这些技术指标,它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穿越任何国家的领空,且不被发现。
最终,这款无人侦察机被命名为D-21,外号“袖珍黑鸟”。由于美国军方对D-21性能要求极高,导致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,周期也因此大大延长。试飞时更是频频发生故障。直到1969年5月和7月,D-21才相继完成了两次试飞,虽然性能尚不稳定,但美国军方迫不及待地将其投入使用。那时,中国已经在罗布泊进行了多次核试验,而美国急需获取这方面的情报。
1971年3月20日,一架D-21无人侦察机从北部湾上空飞入中国境内,朝着罗布泊的方向进发。由于D-21飞行高度超过两万米,且速度非常快,同时还采用了隐身技术,使得我国的雷达系统无法有效探测到它的存在。这架D-21无人侦察机顺利飞抵罗布泊,完成了侦察拍摄任务后,按既定计划返回。然而,飞行途中,当它经过云南西双版纳时,由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,D-21最终坠落在了原始森林中。
幸运的是,树木为D-21的坠落提供了缓冲作用,因此该无人侦察机并未完全摧毁,残骸保存得相当完整。民兵们及时赶到现场,成功将D-21的残骸转移,并将其交给了中国军方。尽管当时中国尚无法复制D-21的技术,但科研人员从中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。美国方面得知D-21失踪后,曾动用了FBI等精英力量进行寻找,但始终未能找到其踪迹。直到2010年,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首次对外展示了D-21的残骸。美国才恍然大悟,自己曾经追寻多年的D-21,竟然被中国收藏在了博物馆里,这无疑是对FBI精英们的极大讽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